这里,我们准备拿中国和古希腊进行对比,探讨一下,究竟是哪些地理因素导致了中国文明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制度和文化模式。
现代人类学普遍认为, 世界上的所有人类都具有共同的祖先, 并且都是从非洲大陆出发的。 在至少约十二万五千年前, 人类就已经离开非洲, 向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扩散, 最后通过白绫海峡到达美洲。 这就是人类的地起源说。 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塑造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最终孕育了不同民族迥然相异的文化气质。
谈到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文化差异, 很多人首先联想到了商业文明和农耕文明, 或者说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这样几组概念。 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但并不全对。
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流域, 在上古时代, 黄河流域还不像今天这样贫瘠和荒凉, 而是充满了肥沃的土地, 气候也比现在更加温暖潮湿。 一个明显的例证, 是大象在早期中国文明中有着很强的存在感。 我们知道, 大象喜欢生长在水源和食物都很充足的热带森林之中, 偏爱高温和湿润的环境, 今天的中国只有少量大象生活在云南的西双版纳。 然而, 考古学家从甲骨文和商代经文中发现了不少代表大象的符号, 在河南安阳和三门峡等地都出土过非常细致的象形器物, 这都说明了河南地区曾经栖息过不少大象。
由于土壤肥沃, 先民们仅仅使用非常原始的石器, 就能开垦大面积的耕地, 人口数量也迅速增长, 这是中华文明在早期被发展的关键。 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 这不仅仅是和古希腊这样典型的海洋文明对比, 才这么说的。而是说, 即使和其他的农耕文明相比, 中华文明的内陆性也更明显。
在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这几个文明古国里, 中华文明是最远离出海口和海岸线的, 海洋在早期中国文化中的存在感很弱, 而且总是被视为陌生和危险的, 是中国之外的虚无缥缈的领域。 大禹治水、精卫填海 这些神话故事, 都说明了中国先民们对水的恐惧。 只有土地才是孕育生命的地方, 土地神享有最广泛的祭祀和崇拜。 皇天后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都说明了中国先民们以土为本, 土地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其神圣的意义。
而古希腊文明则将大海视为生命的起源, 并演化出了海洋崇拜。 在哲学史上, 泰勒斯曾经提出了第一个哲学命题, 万物的本源是水, 这显然源于希腊社会浓厚的海洋崇拜的氛围。 希腊神话里的两个重要的神之一, 海神波塞冬, 以及从海里长出来的爱神阿弗洛迪特, 都与海洋崇拜有着直接的关系。 希腊人的殖民和扩张, 也主要是占领各大港口, 对占领内陆的土地缺乏兴趣。 这一切都和以农耕为主的中华文明有着鲜明的区别。
农耕文明 有这样几个特征。 首先, 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土壤、气候、降雨、自然灾害等因素决定了农业的收成, 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几十年乃至几百年都不变的。 因此, 越是年龄大的人, 积累的农业知识和传统经验就越多。 在那个技术进步很缓慢的年代里, 农业的产量是有上限的。 这意味着, 不论你怎么冒险、创新, 基本上也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但很有可能导致颗粒无收, 所有人都饿死。 因此, 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的确更容易养成 保守、害怕陌生事物 以及 敌视变革 的习俗。
而商业文明则不然, 商业活动建立在公平交易上, 这更容易催生一种双赢和互利的文化。 比如 大卫 李嘉图 提出过比较优势理论, 说的是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进行贸易, 两者仍然可以互利。 也就是说, 在贸易中, 弱势者对强者也是有意义的, 强者兼并和消灭弱者往往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而中国古代的战争则把土地和人口视为核心资源。这就导致强者要扩张自己, 只能靠占领对方的土地或者消灭对方的人口。
此外, 相比种地, 商业活动的获利是没有上限的, 这都会激励人们去追求私有财产, 进而强化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从而挣脱集体的束缚。 商业活动需要个体不断接触新鲜的信息, 前往新的地区和陌生的人打交道, 这都使得在商业活动中传统和权威的经验要大打折扣, 而个体的冒险和创新精神尤其重要。
然而,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 大规模的商业只能通过航运, 而中国早期的地理环境恰恰缺乏搞航运的条件。 当然, 农耕文明的这种倾向, 是全世界的前现代社会都或多或少存在的, 用农耕文明并不足以解释早期中国文明的形态, 中国的地理环境至少还有这样几个特殊之处。
首先是 封闭性。 随着人口很快增长到了天花板, 中国文明很快达到了地理环境的极限, 先民们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 与古希腊文明相比, 中国早期文明实在是过于封闭, 北边是不适宜生存的蒙古高原, 西边是青藏高原, 南边是道路崎岖的山地和难于开垦的森林, 东边是茫茫大海。 只有中原地区是连成片的大平原。 即便中国的南方在历史上不断被开发, 逐渐变得可以居住, 但中国大陆整体上的封闭仍然没有改变。
在封闭且资源总量有限的大环境下, 一个部落要获得生存空间, 就只能同其他部落作战, 战败的部落要么被彻底征服, 要么跑到偏远地区, 最后还是难逃灭亡的下场。 中原地区是一个大平原, 更有利于一个强者统一, 而弱势的一方难以依靠地理条件自我保护。 这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常见现象。 在历史上, 即使中国的南方获得了开发, 可以依靠长江和山地自保, 然而北方一旦统一在一个强权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南方政权最终还是难以与之抗衡。 我们在讲秦制的时候也提到过, 秦国能够统一六国, 与秦国在地理环境上的优势是分不开的。中国特殊的地形, 也是大一统传统能够形成的重要条件。
而希腊的本土是一个半岛, 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 希腊人生活在沿海地带以及本土周围的岛屿上, 城邦之间的交通主要靠航海, 由于山脉众多,土地被分割得很碎, 这就使得翻山越岭发动征服战争的难度很大。 即使爆发战争, 失败的一方也可以从海上跑路, 避免被彻底消灭。当希腊人面临生存压力时, 他们还可以出海去另一个地方殖民。 此外, 它的地理条件也特别适合发展商业, 古希腊社会位于地中海沿岸, 拥有良好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港口, 地中海的众多岛屿也可作为航海贸易的节点, 为船只提供补给和休息地点, 还可以作为贸易品的中转站, 这些都是商业文明的地理基础。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 古希腊社会也是80%的人口从事农业, 所以古希腊也是农耕文明, 和中国没有本质区别。 但是我认为, 判断一个文明是商业文明还是农耕文明, 并不能仅仅看人口中从事农业的比例, 还要看商业逻辑和价值观 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在古希腊城邦内部, 市场规则发挥着核心作用, 人们普遍形成了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的价值观。 此外, 古希腊个体农民之间动产的交易发达程度 也要远超同时期的中国, 商品逻辑和积累个人财富的意识深入人心。 这都与农耕文明的那种强调集体主义和家长制、 缺少私有意识以及社会交往的不发达 有着本质的区别。
再举一个例子。 早期的美国其实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 大多数美国人都是农民。 但经历过商品经济和启蒙思想洗礼的美国农民, 显然和秦制下被编户齐民的农民不是一回事, 这两种社会也不是同一种农业社会。
至于为什么古希腊会形成发达的商品经济, 这可以后续在论。
另外还要多说一句, 希腊多山、靠海的地理环境, 对于 民主制度 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交通和技术条件落后的古代, 只有小国才有可能搞民主制度, 因为民主所必须的一系列要素。 例如 公共辩论、选举、投票、公开演讲 等等。 如果要真正运行的话, 这个国家的规模必然不可能很大。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搞民主就格外困难。 比如在历史上, 随着征服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多, 罗马共和国也逐渐走向了帝国, 集权和专制程度逐渐增加, 早期的共和成分越来越少。
中国则刚好是古希腊的反面。 地理环境的封闭和资源总量的有限, 导致了你死我活的灭绝战争, 也导致了一山不容二虎。导致了"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的观念。 诸子百家的这种共识, 就是因为在那种频繁战争下, 人们很难想象, 怎样能够建立一种平等和重复博弈的机制。 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 平等是制造混乱和动荡的根源, 如果我不能征服你, 就会被你征服, 只有建立在暴力和服从上的秩序, 才是稳定的。
另外, 频繁的战争和农业生产, 也导致部落内部发展出一套 强化等级秩序的观念, 因为只有秩序稳定了, 军事动员、农业生产、 利益分配等等一切部落的大势, 才不至于陷入不确定性和争议之中。
正如 张光直 所说, 既然生产技术基本上是个衡数, 那么唯一可能的变化因素,是资源的重新分配, 使它们易于进入若干人的掌握。这不但需要将人口区分为若干经济群, 而且需要一个严密的上级控制系统, 以求保持一个可能不稳定的系统的稳定。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农耕社会, 制度的演化方向, 只能是给人与人之间 规定更加严密的等级身份, 从而使利益能够有秩序的分配。
中国文化很早就形成了一种认识, 那就是必须有一个绝对的领导来管理一切, 作为一切争议和分歧的最后仲裁者, 平等是制造动乱和纷争的根源。 只有建立起上下服从关系, 才能够使每个人知道自己该服从谁, 自己的义务是什么, 最终凝聚起整个部落的精神, 从而便于首领统一指挥。
而希腊人则几乎没有这种大一统的观念, 雅典的每届政府就有九个执政官, 执政官由选举产生, 而不是像中国那样实行父子承继或者兄弟承继。 起初, 执政官的任期是终身的, 后来改为十年改选一次, 再后来则为每年改选一次。 九个执政官来自不同的部族, 其中一人为首席执政官, 其余八人是他的下属, 但他们彼此之间却是同事关系, 而非君臣关系。 即使是有着国家主义和威权色彩的 斯巴达城邦 , 也不是专制体制, 而是由两名国王联合执政, 两个国王之间互相牵制。 另外, 国王的权力也受到监察官的监督。
希腊神话有这样的观念, 凡是有最高权力的人, 的确多有错误, 无论他有多么好。况且, 他有时候又很容易用他的权力去寻求快乐, 宙斯这样做, 别的神也这样做。 这样的观念, 在很早就成为西方文化的内核。 西方文化里有一个很常见的叙事, 就是几个自治的部落, 为了保卫原先的自由生活, 联合起来去对抗一个试图大一统的势力。 比如在《魔戒》系列里, 魔君索伦企图通过控制魔戒来统治中土世界, 人族、精灵族、霍比特人组成联盟, 最后战胜了索伦。 在魔戒里, 反派索伦是靠恐惧和暴力手段来统治他的兽人军队的, 兽人们没有自我意识, 只是机械地服从命令。 而自由民族的人们则是有着丰富的个性, 彼此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希腊城邦之间的关系, 也是对这一叙事的演绎, 因为彼此在经济上互相依赖, 在政治和军事上无法做到大一统, 这反而培育了一种平等的理念。
一个反面的例子是南太平洋的 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位于智利以西约3600公里, 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了。 今天的复活节岛树木稀疏, 土地贫瘠, 水土流失严重, 然而人类学家发现, 复活节岛原先的生态环境相当不错, 有着大量原住民。 但随着岛上资源的枯竭, 各个部落之间开始了你死我活的战争, 到1722年, 复活节岛只剩下高峰期的四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人口了。 这其实也说明了,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 要发展出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文化, 只能靠一些硬性条件的约束, 比如不能让互相灭绝来得太容易, 在地理环境上要足够的开放, 要有重复博弈的空间, 要能孕育足够规模的商业文明等等。
总结一下, 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了地理上的封闭性 对一个文明早期的深刻影响。
我不赞同那种本质主义的归因模式, 也就是认为某个社会, 某个民族本质上就是专制的。 因为人性都是一致的, 造成一个文明专制性的因素尽管非常复杂, 但都是可解释的和可理解的。 由于封闭性而导致专制, 这并不能说明这个社会本质上是专制的。 比如, 我们以前讲到宗教改革的思, 起初在英国遭到了镇压。但后来这一思想传播到了捷克和德国, 最后又传回了英国, 并且推动了社会变革。 假想一下, 如果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距离很遥远, 就像复活节岛那样, 那么一种思想被镇压后, 就永远地消失了, 再也没有异地复活的机会。 所以说, 任何一个组织, 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 在封闭的情况下, 人的个性都会陷入停滞。 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在所谓的独立自主的情况下 发展出先进文明。
以上内容来自 Youtuber Anthony看世界
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哪些致命缺陷?一个文明是如何被锁死的?地理环境是怎样塑造华夏文明的?